English

我最怕教长文和病文

1998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朱先泽 我有话说

《光明日报》刊发《中小学语文教学亟待改革》的综合报道,开辟专栏讨论语文教改问题,引人注目,很受欢迎。拖至今日还不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深入研讨,立足快改,损失就实在太大了。

我教了三十多年高中语文课,评阅过多届高考试卷,对于语文教材改革颇有一些想法。中小学语文课目的十分清楚,无非是应当教会学生会观察、会阅读、会写作、会说话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教材,大多是这类范文,且是名家名篇。师生在教学相长中借此也陶冶了情操,丰富了精神生活。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教材编得还是较好的,成绩不可低估。

但是,我一直怕教长文与病文,老实说,长文与病文是不宜选作课文的,长文不利于精讲多练,不适应课堂教学;节选文难于给学生全貌整体观。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——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》一文占13页,太长了;《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》一文占11页,且有时代局限性。茅盾先生的《风景谈》充满激情,通过六幅“风景画”巧妙地赞美了延安根据地,又树立了人生的标杆与榜样,当然是佳作。但文中有病句,至少有些语言欠规范,然而因不便于改动名家之作,一直以错就错不了了之,师生推敲不得,教时当然作难。

文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应当是“为人生”,而不是“为文学”。肯定了这个大前提,选课文就明确容易了。许多语文老师常在一起兴叹:为什么不多选点当代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呢?巴金的《随想录》中佳作还少吗?冰心的《我的家在哪里》,丁玲的《“牛棚”小品》、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,臧克家的《老舍永在》,贾平凹的《一棵小桃树》、《好读书》、《祭父》,艾青的《诗人必须说真话》、《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》,冯骥才的《无书的日子》,不都是极好的课文吗,为什么不选进来取而代之那些内容陈旧的篇什呢?语文教改首先应从课文改起,然后才是学法教法的改进。

教课文决不可忽略作者简介这一项,而课文编选中往往忽略了这事,纵提及也多粗枝大叶,不少教者更是认为无关紧要了。作者生活的时代空间,这是写作的大背景,岂可不问不闻?关心其文,更应关心其人,我一直很重视作者介绍这个环节,提及他们的其他作品,人生概况。(作者系岳阳市一中高级语文教师,市作协会员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